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一)

发布时间:2024-03-05浏览次数:0

640.gif

640.png

640.jpg

640.png

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

助力再现“锦绣太原城”文化盛景

民革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贾晨代表民革太原市委会发言

太原市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余皆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占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总量的97%。但是其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零散,长期以来关注度不够、投入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尚未全部建立“四有”档案;一些低级别遗址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考古工作,缺乏对其价值的认识;许多未进行文物认定的重要历史遗存面临被损毁的不利局面。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组织开展抢救性保护。借鉴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改造成博物馆观光步行桥的成功案例,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低级别文物进行集中保护。

二是建立规划管理保护监督机制。深入了解低级别文物现状,拟定保护计划和措施,制定管理规定,提升保护质量,创建“四有”档案系统,借鉴陕西文物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模式,开通太原市“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

三是全面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低级别文物保护责任,建立低级别文物安全防范机制,包括巡查、上报、应急处理等,并将保护工作纳入专项考核。

四是加大保护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构建低级别文物维保经费多元化筹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拨、省拨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保护利用专项债券,通过基金会、众筹等方式筹集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捐资、集资参与文物保护。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区域金融中心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盟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委员、晋源区人大代表联络服务中心六级职员张仙丽代表民盟太原市委会发言

2023年11月,中共太原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行动方案》,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但还存在政策吸引力不强、金融业规模与竞争力不足、金融生态和投融资环境发展存在瓶颈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吸引力,完善金融人才培育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统筹,优化金融发展政策,制定符合太原实际的行动方案;制定“山西学子”金融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与金融机构合作签订“定向培养”计划,在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培育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并完善人才“引”与“留”政策。

二是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整合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发展本土化转型及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改革“试验田”,鼓励创新,建设区域金融创新研发中心,丰富金融机构和产品种类。

三是统筹资源要素,放大金融集聚溢出效应。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机构合作,创建良性竞争金融市场;打造太原市转型金融高地和金融品牌,吸引全省乃至全国资本,发展商圈金融,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加大招商力度,提供税收优惠,吸引新兴金融机构入驻,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金融扶持政策的实施;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配合国家碳达峰策略,拓宽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争取数字货币试点项目。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助力我市培育新质生产力

民建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委员、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设施科科长赵力代表民建太原市委会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优势,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支撑作用。但我市在私募股权基金方面存在管理人机构数量少,发展缓慢;民营机构占比较低,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注册登记流程长且效率低;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流动性差、退出渠道有限等不足。为此建议:

一是依托“晋创谷·太原”等科技创新集聚区域,探索设立“基金小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简化注册流程,出台激励政策,吸引私募基金,形成金融集聚地,丰富金融业态。

二是加大对我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关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利用资本市场和私募投资基金的支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借助区域股权市场,尝试建立基金份额转让提供交易平台。通过股权转让、并购等方式提供退出渠道,提升资本流动性,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四是建立金融机构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常态化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优化信贷评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与私募基金的常态化合作,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是借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助力我市招商工作。用投资思维导入产业,用投行方式培育产业,加强与国内外产业基金的合作,依托国调二期协同发展基金,共同组建新的产业基金,支持新质生产力产业在我市布局,助力转型发展。

创新办学思路
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进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委员、太原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张光华代表民进太原市委会发言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吸引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我市职业教育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办学基础设施不足、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办学吸引力不强等。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办学条件达标。遵循国家和省级标准,出台利于职教发展的政策,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学校基础及实训设施,整合资源,通过撤销、合并、集团办学等手段整合学校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二是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促进校企深入合作,明确企业办校享受优惠政策;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平台,解决学校设备短缺、企业研发不足问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内培外引”,开展“青蓝工程”,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订单化人才培育,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是找准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针对我市加快构建“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体系,锚定“六地”目标定位,预测产业对人才需求,成立学校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转型产业升级所需的专业结构体系。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领域中先进企业和劳动模范表彰和奖励力度,赢得社会尊重和支持,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让职业教育成为有志趣者的选择。

优化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助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农工党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太原市委会秘书长张永明代表农工党太原市委会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积极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制度环境的市场化程度。社会经济制度建设水平,对于制造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影响重大,政府应专注于市场规则的制定、调整企业税赋,维护企业和百姓财产权益,让企业发展具有足够的底气。

二是建立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借鉴《拜杜法案》的经验,打造政府支持创新的生态;成立与高校对接专门机构,降低技术转让门槛;挖掘和培养科技企业家,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小企业研发;把“晋创谷”打造为资源高度集聚的创新区,集成研发机构、创业企业等资源;促进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结合,制定稳定的金融支持政策,帮助制造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接需要的产业资源。

三是打造促进制造业振兴的营商环境。适应国际制造业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加强智慧监管;在短期,建立制造业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实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盘活数据资源,加大政务服务网办的宣传力度;在中期,继续加强信用监管,建设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制定“互联网+监管”工作措施,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采取不同力度和不同频度的差别化监管手段;在长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市场开放。加大对小微企业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切实增强政府行政行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助力不同市场主体的成长和转型。

关于太原市打造内陆地区高水平
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建议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会

图片

市政协委员、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副局长高扬代表九三学社太原市委会发言

太原市紧紧围绕构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要求,不断健全开放型体制机制,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推动开放型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开放型经济规模小、开放平台建设滞后、开放型经济主体数量少、政策供给配套不足、全市开放意识不强等。为此建议:

一是强平台,提升开放引领力。推进太原临空经济区建设,利用武宿国际机场优势,发展航空关联产业,打造现代化临空经济区太原核心区;优化开发区功能,加快建设RCEP国际合作园区,加快申建山西自贸试验区太原片区;打造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构建一体化、国际化的二手车交易和出口服务平台。

二是强通道,提升开放驱动力。“陆上丝绸之路”提质扩量,加快雄忻高铁建设,推动太绥高铁开工;“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推进武宿机场改扩建,增设货运航线;“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设立“数字综保区”,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自由便利新机制、新模式。

三是加强对接,提升开放联动力。深入参与晋非经贸合作区国际合作项目;强化区域协调联动,聚焦“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精准产业招引;引领省内城市协同开放,加强与中部四市规划衔接、产业协同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四是强生态,提升开放竞争力。完善人才引育机制,重点培育外向型人才;健全融资保障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

凝聚政策合力
助力太原市民企高质量发展

太原市工商联

图片

市政协委员、山西亚鑫能源集团副总裁贾永强代表太原市工商联发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努力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龙头,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低、创新活跃度低、经济附加值低、行业领军企业缺乏、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增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提供税费优惠和创新激励等政策扶持,打破市场垄断,确保公平竞争,提升专项资金扶持额度,壮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企业;健全信用担保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产品和技术革新,对重点研发企业给予补贴。

二是强化聚能集群培育,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借鉴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经验,发展“一高两先三特三新”产业链,建设高新制造业园区,突出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集群,精准招引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配套分布式能源和储能项目,打造绿色工厂,促进民企向新能源转型。

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扶持,提升民营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支持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行业引导建设“标杆示范项目”,探索行业特定的“数字+”模式,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编辑:闫一榕
审核:王伟杰
来源: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END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pn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