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二)

发布时间:2024-03-05浏览次数:0

640.gif

640.png

640.jpg

640.png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
助力打造“锦绣太原”新引擎
图片
市政协常委  山西省广告协会会长  李亚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推动力的新经济业态,尽管近年来太原市数字创意产业保持较高增速,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场景应用不够、内容原创能力不足、政策支持力度小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数字创意场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城市符号和“网红打卡地”特色场所,运用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等先进技术开展数字艺术创作,通过新媒体矩阵推广城市形象,服务城市与产业链发展。

二是打造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太原市产业发展构建数字赋能生态,打造数字品牌传播走廊,与文旅产业融合,孵化文化演艺项目,推进“会展+”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大型论坛和创意赛事,发挥会展集聚区功能.

三是打造“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创意名片。利用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开发“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数字文化产品,借鉴“数字敦煌”,推动数字内容和技术在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提升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太原模式”文化软实力。

四是提升数字化能级,赋能“1233”产业链,发展数字创意,重塑商业运营模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五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政策优势,实施数字经济扶持办法,为数字创意产业集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互联网经济头部平台落户数字创意产业园区,鼓励数字创意企业发展,为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助力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图片

市政协委员  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  芸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衡量城市发展潜力、城市韧性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率先转型发展,奋力赶超先进,在辐射带动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承载、科创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区划设置,提升空间承载力。研究谋划扩大我市行政区域和地域面积,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强化太原在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核心作用。

二是打造高端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承载力。大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三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升资源承载力。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承载力。利用太原的交通优势,打造1小时都市圈,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扩大太原的辐射范围和能力。

五是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环境承载力。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大气治理,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

六是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承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教育医疗建设,加大对太原市人才引进力度,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发展科创金融,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文旅融合发展。

加强体教融合

构建“四个全覆盖”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图片

市政协委员  市体育局副局长  张长青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虽然我市青少年运动在全国和全省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还存在:青少年体育赛事供给少、赛事项目覆盖不广泛、没有全覆盖的赛事体系等方面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人员全覆盖。体校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全覆盖,不同体质特点的学生全覆盖,为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开创人人参与体育,人人参加比赛的新格局。

二是年龄全覆盖。将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进一步整合,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建立年龄全覆盖的青少年赛事体系。

三是项目全覆盖。在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上,每年组织专业体育赛事;在跆拳道、拳击、武术、游泳、羽毛球、网球等社会普及性较好的项目上,分阶段分时段安排组织赛事;在体操、蹦床、举重、摔跤、柔道、射击、射箭、自行车等普及度不高的项目上加大进校园、冬夏令营力度,真正实现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选择和个性化满足。

四是区域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学校、县区、市跨区域的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采取平日校内比赛,周末县区内校际比赛、节假日市级跨县区比赛、假期省级和全国性比赛等阶梯式或层进式形式,满足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比赛需求。同时,根据项目特点,通过积分赛、联赛、锦标赛、选拔赛等更丰富、更多样的赛事设置,给予我市青少年更多参与比赛的机会,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训,达到赛事体系区域全覆盖。

持续创新驱动

提高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水平

图片

市政协委员  晋能控股电力集团企管部主管  田  云

近年来,我市中小企业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61户,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但问题与成效并存,表现为金融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小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等。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优势传统企业创新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开展以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等技术提升,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品质提升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依托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关注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一体推进科创、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产业基金,强化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基金+产业园”模式,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企业,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落实并释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政策红利。开展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试点;探索“先用后转”机制和基于区块链的全流程追溯机制,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保障收益;推广创新积分制,挖掘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创新资源,加速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

四是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支持设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支行;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提供保险服务。

五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先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专业化服务需求;建立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制定服务标准和评价激励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普惠服务。

关于全面加强雨污分流改造
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建议
图片
市政协委员  市妇幼保健院医保科主任护师  李  薇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是省委、省政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太原市强化省会担当的政治责任,更是润泽龙城、福荫后代的世纪工程。尽管近年来太原市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汛期水质严重恶化成为当前制约汾河太原段水质稳定改善的最大短板和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雨污分流改造顶层设计。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修订《太原市排水管理条例》,将雨污混排污染管控纳入排污许可证制度中,明确排放许可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系统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实施方案,并将其作为市级重点任务推进。

二是加快推进市政各级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加快污水管网的改造、更新及修复,严格执行清污分流,杜绝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直排汾河,坚决查处乱排、管道乱接行为;加强源头控制,特别是在城中村、老旧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庭院等地的雨污分流排查和改造。

三是加快进水调蓄池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进水调节池,并与污水处理厂连接,精准管控污水处理厂进水阀门,最大程度调蓄汛期污水直排。

四是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分散资金,积极申请国家及省级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系统推动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


编辑:闫一榕
审核:王伟杰
来源: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END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pn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jpg
64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