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们的“临期”食品,正在撑起一个百亿市场!

发布时间:2021-04-07浏览次数:0

食品的宿命只有两种:被吃掉,或者被扔掉。

前者是基于消费行为,而后者则是因为安全问题,大多数临期、或过期的食品就被扔掉了。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里悄悄兴起了一股购买“临期食品”的热潮。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里,每天都有近两万的临期商品爱好者,分享着自己的购买心得...


一个看似不太起眼的行业——临期食品,竟也撑起了一个百亿市场!


被忽视的“临期”食品

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随着大家对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我们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再三确认保质期。但是超市每天都会对一批产品进行打折促销,这类产品就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被统称为“临期食品”。


正是这些快过期、以“白菜价”卖掉的临期食品,正在成就一个拥有无限潜力的商机:


01 临期食品生意解决了无数商家食品库存的问题


不管是线下的商超、便利店,还是线上的食品店,都不可避免会在仓储、运输上耽搁时间,可是食物等不起,很容易就拖成了“临期”。而这些“临期”食品就会被经销商退回给供应商,面临集中销毁的结局。


近两年,不少商家开始做起了临期食品生意,从供应商手里专门进货,再以超低价批发卖给餐厅食堂这种需求大、消耗快的渠道。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轻了供应商库存的压力,而且还能变废为宝,不仅自己从中牟利,供应商也不至于亏损太多。


02 减少粮食浪费,为全球的节约事业做贡献


临期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很大一部分商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食品安全事件影响自身的口碑,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直接扔掉。


一位网友就曾在网上描述她晚上看到的大卖场的情况:餐盒精美的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这样的浪费可谓是屡见不鲜,每一天夜里,都有无数的便利店、面包房和超市,在倒掉临期食品。


联合国粮农署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的食物被丢弃,约占全年生产量的1/3,成本高达2.5万亿。因此,临期食品生意只要合理规范的销售,其实也是对粮食的一种节约,能够让原来的浪费变成价值。


03 临期食品满足了很多注重性价比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曾几何时,这种临期食品的促销活动,只会引起阿姨们的注意力,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注意并选择这些临期食品。


一方面是这些临期食品并未真正过期,口感与新鲜食品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临期食品通常有着令人无法拒绝的超低价格,本着“ 1 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原则,买临期食品的人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既便宜又有品质的临期食品,满足了追求性价比生活的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也合理的拯救了他们窘迫的钱包,满足精打细算的生活。


物尽其用,方得善终。临期食品变成“大生意”,是商品市场日趋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市场发挥“变废为宝”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在盘活闲置资源,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下,临期食品本身就有很好的品牌概念,所以通过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进行调节,临期食品回到它该去的地方,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也迎合了节俭的良好风尚。


临期食品

既有卖点,也有痛点


近两年,临期食品的种草风刮得越来越猛了,不仅有美食大V 晒微博,小红书的攻略更是多达上千篇,使得临期食品成为了一门低调却暴利的好生意。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商超每天晚上8点过后处理的临期食品外,星巴克、雀巢、三只松鼠等都加入了“临期食品”销售行列。星巴克里正常售卖的十几元的依云水,临期后只卖5毛钱一瓶;6盒皇冠丹麦曲奇只要19.8元;2盒36条装的奥利奥巧克力棒只需要22.8元...


就连资本圈也开始注意到了临期食品这片蓝海市场。2018 年,阿里巴巴给专注临期食品的电商平台“好食期”投资超过1亿元;另一个平台“甩甩卖”也在去年拿到了豪钥科技 3500 万的投资。


临期食品的行业基本盘非常大,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临期既是卖点,也是痛点:


01 临期食品行业抗风险能力弱,无法直观判断造假行为


按照市场规定,食品一旦超出保质期,就不能售卖给消费者。这也就意味着临期食品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运输过程中的阻碍,或者是疫情这样的突袭,临期食品很难应对。


这也难免会有一些商家在“期限”的压力下,存在篡改生产日期这样的造假行为,而消费者也无法直观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临期食品的隐患还是显而易见的。


02 品类限制很大,库存也不稳定


临期食品大多数是在正常消费渠道中无法正常卖出去的食品,这类食品大多是非知名食品,即使打折促销消费者也不会主动去购买;而真正畅销的临期食品大多是牛奶、面包等网红品类。


既然临期食品赚走的是供货商亏的钱,那么供货商自然也会自己止亏。在库存方面,也会大大减少临期食品的货源,这就导致一些热门的网红临期食品经常断货,有时候消费者还得加钱才能买到,到不如去买正价食品了。


03 严格把控“临期”标准,避免被钻了空子带来健康困扰


按照百度百科,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百分之百确保临期食品的安全性,因此,相关监督部门就需要严格把控临期食品的品质问题。


国家工商总局在2012年初就发文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同年,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有了严格的“界限”,也就为临期食品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线,最重要的是,大家忙着省钱的时候,也别忘了把健康放在第一位,注意食品安全才能吃得放心。


临期食品绝不应该只是低价

合理解决行业隐患才是核心


临期食品之所以吸睛,是基于惊人的“跳楼价”,临期食品的价格通常为正常产品价格的2——5折。因此,不少消费者会冲着便宜的价格驻足。


但是,临期食品并不能只靠低价促销,更重要的是合理解决行业隐患。比如有意拉长“临期”期限、转变销售模式、打通各个平台的同步合作等,打开销售的多样化,让食品在合理的保质期内销售完成。


01 “临期”的期限拉长,转变销售模式


虽然相关的食品行业对临期食品有明确的临界期,但是想要避免亏损太多,甚至是拖到过期,最佳的办法就是有意拉长临期界限,毕竟一旦被定义为临期食品,其价格就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而拉长临期界限,可以进行适当的打折活动、进行捆绑销售、或者打通各个平台的同步合作等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库存问题,还能避免利益损失过多。


02 将保质期透明化,让消费者更安心、放心的购买


很多商家在进行临期食品售卖时,会故意抹去或者隐藏保质期,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时就会产生疑虑,消费体验就不会太好。


其实商家们完全可以将保质期透明化,或者按照临期时长做区隔,让消费者购买时一眼就能看到食品是否过期,不仅可以使消费 买的更放心,而且也可大大提升消费者的复购率。


03 按保质期倒计时动态定价,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贪念,商家一旦合理抓住这一消费心理,那么会使得生意如虎添翼。就比如我们常见的商品,其定价有明确的策略,但是对于临期食品来说,如果按照保质期日期来定价,一定会大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离保质期越近,价格越便宜。当消费者看到越来越便宜的食品和越来越有限的保质期,就会在权衡之间果断下单,毕竟一旦过了保质期,就很难以这样的低价入手了。



总的来说,想要做好临期食品生意,就要抓住消费者心理,不断发挥价格优势,转变销售模式,最大化刺激消费者,以达到促成购买的目的。


总结


不可否认的是,临期食品的确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但就现下来看,临期食品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食以安为先,作为市场的入局者,对上游食品的货源和合理回收期限的确认、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及进销货匹配能力、对消费者的全面提示和到位的售后服务,缺一不可。


唯有此,才能在临期食品市场的赛道上跑得更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