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媒体创新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0-06-08浏览次数:0

 1587627103212878.jpg今年上半年,国内社会经历了从疫情暴发蔓延到当下常态化防控的重要转变。新冠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日常形态,经济生产暂时停滞、百姓居家防护,线上办公、云端服务不再陌生,由此带来的信息传播格局与内容呈现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对于媒体融合而言,思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转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媒体创新出现的几个新动向。

云端互联:“云创”成为媒体

连接社会的新模式

     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将信息更加精准地传播给广大受众成为了各类媒体融合创新工作的重点。物理阻隔进一步加速了媒体的“云创”步伐,“云直播”“云监工”等形式成为了媒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众多媒体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聚合资源,为社会提供“云政务”“云招商”“云招聘”等服务,利用信息传播的云端呈现,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媒体的技术力量和内容优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借力5G技术,通过24小时“慢直播”形式呈现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情况,为网民“云监工”提供平台。疫情背景下,线下教育逐渐转为线上教育,媒体创新“云课堂”模式,“学习强国”客户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复学第一课”征集活动、北京日报客户端推出“空中课堂”等。疫情使在线医疗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封面传媒集团通过 “智媒云”平台上线了包括“云义诊”在内的8款云服务产品,湖北广电“长江云”也推出义诊服务平台。针对就业紧张趋势,总台“央视新闻”联合BOSS直聘网站以“云招聘”形式推出大型线上校园招聘直播活动。在今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云游览”成为主题,新华社与国家文物局携手推出全国博物馆“国云展”平台,利用3D交互新闻呈现云赏宝,“抖音”平台推出“云端博物馆”,新浪微博开启“博物馆奇妙季”。


     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媒体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变革契机,202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更是成为了媒体“云创”报道的试验场、创新秀。湖南卫视频道开发5G“云采访”系统、江西广电系统开展两会报道“云模式”,山东、江苏、海南、深圳等多家广电媒体开展“云会场”“云连线”“云访谈”,采访、报道两会新闻。

     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全方位民生的媒体,“云创”模式不仅创新了媒体的表现形态,充实了媒体的内容表达,也拓展了媒体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应急管理:应急广播

体系成为重要力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广播能够利用其迅速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当下的媒体形态多样,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有人认为传统应急广播作用式微,其实不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存在差异、网络技术普及程度不同、大众媒介使用水平不均衡,使得部分地区尚未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和智媒体广泛联动。因此,应急广播体系并不能因为多元媒介形态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而应该成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政策要求研究制定《应急广播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国家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积极推进各级广电部门完善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覆盖系统。


     农村“大喇叭”、广播“村村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早期疫情期间道路封闭,湖北、甘肃、安徽、湖南、浙江、四川、重庆、江西等地农村响起了“大喇叭”,将疫情信息传递到村,应急广播发挥了“应急指挥部”的功能。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还有用“广播+无人机”喊话民众的视频,成为了农村防疫的创新手段。

     应急广播体系通过平台及时准确发布突发信息,能够提升基层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与广播电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对于媒体自身的融合进程而言,应急广播体系是提高应急管理的重要媒体力量,也是联接基层政府提高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


人工智能:智慧媒体建设提速增效

     当下,由媒介技术带来的信息格局、传播体系变化,为媒体深度融合奠定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5G、AI等新技术引领着传媒业深度融合发展。疫情防控中,用户的信息需求更为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媒体提升技术水平,以“智媒体”标准打造融合创新模式,实现从“融媒体”到“智媒体”的进阶。

     疫情期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将人工智能加入“防疫战队”助力疫情防控。媒体也纷纷加速智能化转型。新浪利用“鹰眼”平台,基于自动化抓取、AI技术等进行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向用户发送热点内容。新华社、人民网、科大讯飞公司等分别利用智能机器人提供疫情可视化信息、个性化推送与虚拟主播服务等。“封面新闻”自主研发了“疫情咨询机器人”,广泛汇集疫情信息,提供精准化的疫情援助服务。全国两会期间,总台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

     广大媒体应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从防控中探索新模式、在防控中寻找新业态,以防控为契机打造新产品,逐步构建媒体融合在后疫情时代的“智媒体”建设体系。


直播带货:媒体电商实现跨界融合

     短视频业态从早期的商业平台发端到现在的媒体自建平台,短视频可以说是已经从单一的媒介形态或传播渠道逐步进入了媒体深度融合的阶段,成为许多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渠道的重要抓手。媒体电商由来已久,但在短视频时代媒体跨界电商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创新,特别是在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复苏的背景下,直播带货成为了媒体公益、“破圈”创新的重要手段。

     总台央视首先试水电商直播。公益带货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淘宝”和微博等平台开播,推荐湖北待销农副产品。《小朱配琦》专场直播引发热潮,不仅吸引了1.2亿人次在线观看,也为媒体电商提供了创新路径。在短视频平台上,“抖音”联合地方政府推出“市长带你看湖北”,推荐湖北特产,是复工复产下的政务传播与产业发展融合新路径。传统纸媒中,《新京报》联合电商平台开展跨界带货“云助农”模式,《北京日报》也与“抖音”合作进行媒体直播带货,《经济日报》联合“抖音”推出“抖音有好货 县长来直播”各地专场活动。

     在网红经济的驱动下,“媒体+商业平台+主播+网红”的多重跨界合作模式突破了原有的媒体话语形象,实现了媒体责任、公益传播、媒体合作的叠加效果。


跨域协作:媒体协同化联动新机制

     在社会运行的组织机构与运行体制中,传统媒体往往各自为战,独家占据本区域的社会资源和权威表达。但在融媒体时代,跨区域、协同化、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跨界合作成为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各类媒体没有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是凭借媒体聚合资源的平台属性,突破媒体类别边界,积极对接其他资源,广泛开展跨界合作,以跨媒体、跨地域、跨平台的形式创新合作形式,开启媒体间的组织联动模式。

     在疫情重点地区,湖北省以湖北广电“长江云”为基础,统筹了省内各广电媒体和120个客户端,实现百台百端联动,抗疫新闻与各类资讯即时分享、同步互动,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全面出击。在全国范围内,湖北“长江云”汇集全国24个省份的40家媒体机构组成了全国媒体联动特别报道联盟,通过多种渠道创新信息发布呈现形态,采取“一家为主策划、全体联动分发”的模式进行媒体跨区域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媒体融合,是媒介技术进步、媒介形态演变与媒介思路拓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体现。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媒体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纷纷出现,这些新趋势也彰显了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谋求变革的勇气和决心。



END

━━━━



640.webp.jpg